原文出處:
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mocear&article_id=19976401


有一篇文章,可能一些人看過

圖,我就不附上了,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搜圖(可能有些人會看了不舒服,先警告一下)內容如下:

打罵母親變成狗


此婦人是住在緬甸國士桿省蒙亞縣某村,是住在緬甸的印度華僑,原因為:其母親正在家裡佛位前禮佛時,該婦和其母談話,其母因靜心禮佛,未及時回答,該婦便發怒打她媽幾嘴吧,她媽也不理,仍然繼續拜佛,該婦更怒上加怒,再用腳踢她媽,她媽仍不理,還是專心拜佛,霎時該婦便忽然自然將衣服脫光,口吐白沫,亂吼亂叫,一下便爬在地上,等她母親拜完佛轉身看見時,頃刻變成狗樣(雙腳還穿著鞋子),家人不敢再留她,就把她送到仰光市動物園。此事發生在二OO五年九月前後。該婦已是生育三個孩子的母親。

勸人孝順本來是一件好事,但現在是什麼時代,還在扯這種鬼話連篇?何不多報導一些正面的故事?

鬼話從第一句開始:
"緬甸國士桿省"

首先,緬甸一共有七省七邦,如下: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ubdivisions_of_Myanmar (英文)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BC%85%E7%94%B8 (中文)

士桿省呢?哪邊呢?
還要找蒙亞縣嗎?
用 Google 一搜,除了幾個踢爆的網頁外,幾乎全部都是這個鬼話連篇的報導
一般翻譯用語因兩岸三地的差異,使用不同的漢字,好歹還是搜得到相同用法的不同文章,就像我們可以在內容不同的網頁看到「布希」vs.「布什」,或「戈巴契夫」vs.「戈爾巴喬夫」等差異。但這個「士桿省」怎麼樣也找不到,胡扯瞎掰的可能性比較大,既然是找到緬甸的新聞,抄寫的人想必對於緬甸的地名及譯名有一定程度的認識,怎麼可能用大家都不知道的名稱呢?

再來:
"住在緬甸的印度華僑" 

請問這什麼?一般已經住在某地的華僑正常人就把他當作該地的華僑,住在印度的華僑就是印度華僑,住在緬甸的華僑叫緬甸華僑,什麼叫住在「緬甸的印度華僑」?不得不懷疑寫這的用意,在刻意來個「死無對證」的情形。找不到人,就可以凹說回印度...

第三就是學術界的冷漠,人變狗,這不只是DNA改改就行了的事情,這還包括細胞及器官的重新發生,各種不同酵素的變化等,不要跟我說什麼法力無邊,如果法力無邊,直接是一隻狗在那邊,一個人要怎麼判斷這故事的真偽?仰光動物園?早該有其他人去拍了吧?怎麼來來去去還是那一張?婆婆的證詞?去那個不存在的「士桿省蒙亞縣某村」找這位婆婆嗎?

小弟我對於這類都會傳說實在不耐,可能討厭的程度比創造論或法螺功還要高一點,因為這些東西一傳滿天飛,反映出很多人連查證都不願意,浪費網路資源,而且每隔一陣子就一再被提起,我不管裏面有沒有什麼寓意,現在是文明的社會,為什麼還要用這種方式把網友當愚民?要勸世要嘛就不要給人踢爆當笑話(寫個仰光市至少地名就唬過去了,對吧?),要嘛就擺明是寓言故事(如伊索)。

而且尊重長輩,比「怕變成狗」有意義,不是嗎?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tidevil999 的頭像
    antidevil999

    antidevil999的部落格

    antidevil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